2020年的春節,拉齊尼·巴依卡揣著馕,挎著包,迎著帕米爾高原上的漫天風雪,默默行進在祖國西北邊陲的護邊路上……如今,這位英雄雖離我們遠去,但是他的戍邊精神卻永存世間。
拉齊尼·巴依卡向巡邏戰士介紹邊境情況。(新華社記者 李翔 攝影)
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于帕米爾高原腹地,海拔高、終年積雪,自然條件十分惡劣,有一條我國與塔吉克斯坦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三國接壤的邊境線,全長888.5公里,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,氧氣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,最低氣溫達零下40℃。
拉齊尼·巴依卡曾是這里的一名護邊員。2005年,拉齊尼·巴依卡接過父親戍邊“接力棒”。從那一刻起,他就把護邊當作了自己的終生事業,再也沒有離開過雪山。
“我們是不穿軍裝的邊防衛士,我們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?!?/p>
護邊小組出發之前,拉齊尼·巴依卡囑咐隊員們注意安全。(民族畫報記者 早蕾 攝影)
每次巡邏,拉齊尼·巴依卡總是高舉著國旗走在最前面。(民族畫報記者 早蕾 攝影)
2011年11月,拉齊尼·巴依卡和巡邏戰士們一起在吾甫浪溝巡邏時,突遇暴雪,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突然從牦牛背上摔下來掉進了雪洞。周圍的冰雪還在不斷垮塌,危急時刻,拉齊尼·巴依卡高喊:“大家都不要動!”他自己卻爬到雪洞旁邊脫下衣服,打成結、做成繩子,將戰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。這次他被凍得不省人事,在醫院搶救了3個小時才轉危為安。痊愈后不久,拉齊尼·巴依卡又騎上牦牛去巡邏。
“山里冬天大雪紛飛、寒風刺骨;夏季常?!蝗者^四季’,一會兒下雨、一會兒下雪,一會兒下冰雹、一會兒又是大晴天……如果天氣好的話,巡邏一次需要一個星期,遇上差天氣時,最起碼半個月以上?!崩R尼·巴依卡說,但無論條件有多惡劣,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這份事業,他說父親曾經說過:“巡邏是國家的事,也是牧民的事。沒有國家的界碑,哪有我們的家和牛羊?!?/p>
拉齊尼·巴依卡與紅其拉甫巡邏官兵牽著牦牛行進在巡邏途中。(孫進軍 攝影)
2018年,作為護邊員的拉齊尼·巴依卡有了新身份——全國人大代表。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職責,他還去了許多農牧區走訪。你要問拉齊尼·巴依卡從新疆到北京有多遠,他會羞澀地直搖頭,但你要問拉齊尼·巴依卡紅其拉甫的邊防線有多長,他會用手用力地指一指心口,意思是他心里有數。
2020年10月20日,拉齊尼·巴依卡還獲得了“全國愛國擁軍模范”榮譽稱號。談到護邊員的生活變化,拉齊尼·巴依卡說,10多年前,我們的護邊補貼一個月只有150元,現在每月有2600元,每位護邊員都配備了望遠鏡、對講機、充電寶等,可以視天氣情況和地形條件,選擇步巡、騎摩托車或者騎牦牛巡邏,縣里所有護邊員都享受到了國家惠民補貼、草場補貼、社保醫保等,人們生活有了極大改善。
拉齊尼·巴依卡的父親巴依卡·凱力迪別克站在巡邊摩托車旁介紹說,現在巡邊條件比以前好多了。(民族畫報記者 趙利 攝影)
“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,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?!边@是拉齊尼·巴依卡生前常說的一句話。如今,這鏗鏘的錚錚誓言已經深深鐫刻在帕米爾高原的群山之巔,拉齊尼·巴依卡的戍邊精神像“帕米爾雄鷹”一樣永遠守望著祖國西部邊陲的安寧。
拉齊尼·巴依卡與邊防連官兵在國門聯合巡邏。(民族畫報記者 早蕾 攝影)
?。ㄈA宗禾 撰文)